http://www.7klian.com

文轩论币:什么是比特币,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比特币诞生

(一)上帝区块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简称 BTC)自从其诞生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和颇多争议的产物。“比特币”这简单的三个字里就包含了密码学、经济学、政治学、货币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从2013年初开始,伴随着价格的疯狂增长,比特币频繁出现在各种科技和主流媒体之上,吸引了很多关注,转眼成为了时下热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最为神秘的一部分。很多人还在疑惑,比特币究竟是一场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伟大的互联网金融试验,还是一个由极客主导的庞氏骗局?

比特币这个概念,最早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2008年11月在一个隐秘密码学讨论小组中贴出的一篇研究报告《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随后,他又开发出最早的比特币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的系统。

随着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创造出第一个区块,被称为“上帝区块”,最初的50个比特币宣告问世。那时,谁能够想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比特币会被这么多人接受和喜欢,会以这么迅速的方式从极客圈走向社会大众,会以这么凶猛的价格增长方式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理念就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面临如何解决伪造和重复支付这一重大挑战。数字货币只是单纯的信息,如何才能避免人们将它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随心所欲地进行支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中央结算体系,来对所有交易进行实时记账,同时确保人们用完的电子货币不能再重复使用。这种办法需要一个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来管理整个体系。日常生活中的银行系统都是采用这样的中央结算体系。

比特币却通过公开分布式账本(也叫区块链Blockchain)的方法来避免双重支付,完全摒弃了需要第三方机构管理的架构。比特币所有的历史交易都通过区块(block)的方式记录进账本,这个账本并不保存在某个中央服务器,而是全网公开,保存在每个连入比特币网络的计算机上。

当一笔完整的交易指令被发出后,信息就在全比特币网络内快速传播。网络节点开始计算该交易是否有效(即账户余额是否足够支付),并试图生成包含该笔交易信息的块。当累计有6个区块包含该笔交易信息时,才被认为“验证通过”,正式确认交易成功。

(二)比特币的供应机制

新的比特币是通过运行软件的形式制造出来的,从表象上看,,这种货币供应机制与金银等贵金属货币的供应机制有一定的类似,因此常被形象的称为“挖矿(Mining)”,而挖矿的人则被称为“矿工(Miner)”;也有人觉得这个创造过程很像游戏里面打金币类似,形象的称之为“打比特币”。

挖矿的本质就是争夺记账权。比特币的世界里,每约10分钟会向全网公开账本上记录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里包含了这10分钟内全球被验证的所有交易。而由确认这个数据块的机会,是需要抢的,每抢到一个新的区块就允许获胜者向自己的账户增加一笔金额作为奖励。如果这10分钟内某个矿工没抢到记账权(原则上每次只能有一个矿工抢到),他就等于白折腾了,重新进入下一轮争抢记账权的过程。

而争夺记账权的办法其实就是大家玩一个叫做哈希的密码学游戏,其具体算法是:SHA-256 (一种典型的安全散列算法)。

由于哈希计算结果的随机性,没有办法优化算法,只能从零开始一直往上运算(即“穷举法”),这时候谁的运算能力大谁就越有机会先找到这个数字。因此“发现”新数据块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他的计算能力与全网计算能力总和的比较之上的。

在网络中,新币的生产速度是预先设定的。每个交易区块的生成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最初每成功抢到一个块的奖励是50个比特币。区块链的规模每达到21万的整数倍(每四年会达到一次),成功抢到块获得的奖励便会减半:先从50个比特币减少至25个,再从25个减到12.5个。以此类推,大约到2140年整个系统将产生 2100万比特币,达到事先设定好的总量上限。之后比特币不再增加,比特币矿工的收益将由转账手续费支付。

(三)中本聪是谁?

直到现在,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依然扑朔迷离,无人知晓。有的只是无尽的猜测,虽然有一个日本名字,但他是不是日本人,会不会是一个组织,都难以考证。人们只知道,他至少应该是顶级优秀的算法工程师和程序员。

中本聪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网上简介显示他在日本居住,但电子邮箱地址却是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服务站点,谷歌上也找不到他的任何信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