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7klian.com

瘦应用:对区块链应用架构的再思考

区块链处事架构对初创公司来说长处极大。企业可以把大量的成果模块外包给多个网络,然后就能快速且自制地启动新应用。并且在协议用度和资源方面,每个应用都是平等的(不像在互联网的基本设施,好比 AWS,你的企业局限越小,它收取的处事价值就越贵)。上述公司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轮融资以前就已经把成果完整的产物推向了市场。他们最先看到:利用这种新模式的 “瘦” 应用可凭借成本效率胜出,,而互联网公司只能召募越来越多的成本才气与现有市场的在位者相竞争。
两年以前,这个模子还让我提出了一种饱受争议的概念:“胖协议”。我其时提出,区块链世界中的绝大大都代价城市积聚在 “协议层”,不像在 web 世界中,代价都是由 “应用层” 来捕捉的。

这种调查也是从应用栈层模子中来的。大部门有意义的 “事情” 和数据都存在于协议层,而应用好像只能提供很是有限的接口处事。在 2014 年,协议层的 “贸易模式” 还不清晰。可是当 USV 开始投资早期的区块链项目时,token 的潜力开始变得越加明明。
瘦应用的运营本钱低,因为它们把很多本钱都推给了协议和用户。但竞争者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出产力和数据源,所以他们都可以彼此替代,这在传统 web 世界里是不行能的。这样的话,瘦应用的模式就雷同于零售业,线下商店饰演着得到多种商品的 “接口”,而区分它们的因素只有品牌、选品和客户体验。与 “B2B2C” 差异,可以把这种区块链处事模式总结为 P2B2C,Protocol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协议面向业务、业务面向客户)。

我其时预言,这种新的架构将在 10 年内跟着区块链掌控互联网而主导新的线上处事财富。那么,审视这五年来事物的成长是否与这种见识相符,虽然也是有趣的事。这种见识最明明的错误在于,认为我们会把一切都搬到区块链上(其时还没有);而此刻我们有大量差异的区块链可供选择,比当时候的景象许多几何了。我们也开始把 “网络包围层” 称为 “layer-2”。并且,利用 “Web3 应用栈层” 这个称号好像更为贴切。不外,整个阐明框架好像是通过了检验。
在区块链世界里,应用必需在协议成果以外的部门缔造代价。在很多环境下,已知的贸易模式,好比付费订阅和生意业务手续费,都是可以用的。但跟着基本设施的成熟,应用会变得越来越薄,我们需要新的贸易模式。此刻有许多有意思的尝试,好比,Blockstack 的 “app 挖矿”,NEAR 给开拓者提供了一种版税制度(两者都反应了 Amy James 的 “salutary protocols” 理论)。我很好奇他们会怎么成长,固然我还不能必定应不该该让协议来抉择其应用的经济模子。要涵盖所有的尝试需要大量笔墨,所以在此我仅先容三种常用的计策:成立本钱优势、垂直整合 以及 用户质押赢利模子。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里,人们管这种架构叫 “钱币积木”。例子有 Zerion(Placeholder 投资了 Zerion)、Instadapp 和 Multis。它们都在利用几个沟通的协议(包罗 以太坊、Compound、Maker 和 Uniswap)开拓成果相似的金融应用。协议的多样性使得它们可以交付完整的金融处事组合(包罗生意业务、借贷、放贷、投机、投资,等等),并且不需要本身动手开拓所有这些成果模块、基本设施和活动性。这些协议在很多接口上提供了同样的处事;而基于这些协议搭建的应用都共享同样的资源和数据,没有中心化平台风险。共享基本设施低落了整体的本钱。同样的机制也在区块链的细分规模浮现出来,好比 DAO 和游戏。
在 2014 年和 2016 年,都还没有什么实际案例可供调查。在区块链自身的汗青长河,它也还处于 “早期”。但此刻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几百种区块链协议和应用了。如今我们要迈入 2020 年,也在 Placeholder 的投资中测试了这些见识的差异侧面,是时候该提炼一下旧的见识,并插手我们新学到的对象了。
举个例子,购置代价 1000 万美元的 ETH,你只占整个网络的 0.06%(基于当前的钱币供应量,整个网络的代价是 150 亿美元),你要想获得 5 倍的回报(酿成 5000 万美元),以太坊的总市值要上升 600 亿美元。同时,对一个乐成应用的 100 万美元种子轮投资,占有该公司 10% 的股权,你想要得到 5000 万美元的回报,只需该公司增值 4 亿 9 千万美元即可 —— 假如思量到后续几轮融资,大概连升值 1000 万美元也不消。
区块链处事架构
最后,我们必需思量一个应用底层的所有协议的综合代价,以得到相对估值。举个例子,Zerion 依赖于以太坊、Maker、Compound、Uniswap 和其它协议,这些网络的总代价理应比 Zerion 或雷同应用的单体代价大得多。可是,这跟利用这些协议的应用和公司的投资回报没有任何关系。区块链网络的代价大概成长到数万亿美元,但其增长总有一天会慢下来。整个市场的大部门代价城市搜集到协议层,可是,巨额回报的投资时机缘转移到增长更快的处所。本日说这些还为时尚早,我们还在所有可投资的层级寻找高额回报。
固然对很多应用来说,尚不清楚的是,当一切都变得开放了,他们毕竟如何可以或许缔造出恒久的贸易代价和护城河。
随身携带属于你本身的数据
最后一种计策是用户质押赢利模子,就是操作 token 来分发代价及其升值。总的来说,步伐就是让用户质押必然数量的应用本身的 token(留意,不是协议的 token),然后得到一些长处,好比折扣可能嘉奖 —— 虽然,格式有许多。乍一看,这种模式跟民用航空业以及信用卡这样高度商品化的市场中常用的留住用户的 嘉奖/积分 系统较量雷同,独一不同在于这些系统不会提供升值。质押赢利模子在 token 模子设计上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户能从应用的增长中得到利润。因为用户也能分享业务所带来的升值,它就逾越了折扣这样的边际好处模式。
协议提供了详细的处事,应用层来打包并分发给消费者。跟零售业一样,价值是由提供处事的区块链网络来抉择的(就像 “制造商发起零售价值”),应用之间是公正竞争。这种配置对用户来说很好,也可以办理我们对此刻的 web 世界的很多诉苦,但这也给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说真的,假如一切都开放了,竞争者之间可以容易地彼此替代,到底奈何才气缔造出恒久的贸易代价和护城河?
但假如你是一个区块链用户,你可以拿着属于你本身的数据。没有应用可以把持对这些数据的节制权。当你用本身的暗码学钱币钱包会见区块链应用时,你只是给了应用一把在相关的网络中寻找你的信息的 “钥匙”。这把钥匙你可以给任何应用,所以你的数据可以随你一同在一个又一个接口间转移。并且,提倡操纵(好比签名动静、授权生意业务操纵)所需用到的 “私钥”(可以领略为登录 “暗码”),是由你本身来保管的。所以,本质上,你是本身托管着本身的数据,并且没有人能不颠末你的同意就操纵这些数据(除非你本身把私钥委托给了一个托管处事商)。
胖协议理论指出,比起应用接口,区块链协议将 “捕捉” 更多代价。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将代价捕捉和 投资收益 等量齐观。很多人得出结论,投资区块链应用是没有回报的,尽量我的原文明大白白指出,应用层的乐成是协议层代价增长的前提条件。再说清楚一些就是,整体代价更少积聚在应用层并不料味着应用得到庞大回报的时机就更少,也不料味着代价只会积聚在协议层。代价捕捉更多与方针市场体量 和其它宏观元素有关,而投资收益则受到本钱、增长率、股权会合度等因素的影响。协议和应用的区别在于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水平差异。
并且网络和公司发生代价的方法是纷歧样的。让一个果真的网络从 20 美元升值到 900 亿美元的敦促力,迥异于让一项业务从代价 10 美元增长到代价 5 亿美元的敦促力。token 的价值是在一个果真的市场上靠每一次生意业务近乎杂乱地抉择出来的,而对网络的每一美元投资,增值和减值的速度都要比对私人公司的投资要快得多。这种巨大性给流入、流出的每一美元投资都带来了庞大的杠杆浸染。同时,业务的代价在于一项路人皆知的成果,而早期的私募投资者大概会因为预想不到的因素而包袱更大的风险。
垂直整合计策探究的是乐成的应用有没有大概积聚足够多的用户从而 “推出专属的产物”。他们可以本身直接上手成为 “供应端”(譬喻矿工),然后直接给他们的用户提供处事。垂直整合在传统零售业的商店品牌规模常常上演,并且亚马逊在推销本身的产物、应对竞争时也是用的这种步伐。亚马逊的增长靠的是直接开设线下商店而且险些零利润销售商品,然后操作本身的平台和充实的需求数据以史无前例的效率推出本身的专属产物。区块链应用能照抄这种路径吗?应用今后会不会直接复制网络的成果模块并推陈出新?市场会不会容许这样的竞争?应用假如到场太多对协议的节制是没须要的,否则就回到传统互联网世界了,但这也是大概的一种功效。
区块链处事架构,团结着非存托的数据模式,让初创公司可以更高效地与中心化的同行竞争。这就跟开源尺度敦促 IT 市场成长的方法一模一样。给以用户所有权和节制权既能低落本钱,又能满意当前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固然公司确实要放弃很多让传统在线处事得到竞争力的对象,但你放开了节制权,就可以得到潜在的效率和局限经济。接管这些新模式会让业务本钱变得很是低,并且应用可以从互相的乐成中获益,因为他们都为协议层的共享资源池做了孝敬。作为一个网络,瘦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扩展到多个市场上。每一幅在 Rare Art 上锻造出的数字艺术品 token 都提高了 OpenSea 平台的利用代价、Isntadapp 上的勾当也会有益于 Zerion(反之亦然),等等。
大型互联网公司倾向于通过将用户锁进本身专有的接口来扩大本身的平台并把持平台中发生的信息。区块链网络则相反,倾向于提供单项处事,并且无法 “占有” 用户交互的接口,因为它们并不节制数据。然后分工就会呈现,因为一个网络越是分手化,就越难通过一个接口来提供一整套的处事(就像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做的那样)。所以,Web3/区块链 世界里的消费者应用,会彼此独立的建构在多个 “可组合” 的协议之上,这种架构,我们可以称之为 “cryptoservices architecture”(区块链处事架构)(就像 “微处事架构” 一样,不外区块链处事内里是有权限最高的构成部门的)。

从本钱角度来调查代价可以更精确地领略代价漫衍。根基道理是,在市场上,本钱是抉择将来代价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个市场的本钱布局来预计其代价布局。在区块链世界里,位于协议层的网络包袱着绝大部门的出产本钱,所以它们需要更多投资 —— 也就是说,大部门代价必需积聚在这一层,这样才气维持平衡状态(要否则就不会有投资,也不会有出产)。应用的运营本钱更低,要求的投资也更少,所以它们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市场代价。不外,这些网络的本钱布局和股权布局,都要比私有公司分手得多。总而言之,投资 token 一般来说会给你带来一块一定更大的蛋糕上的一小块蛋糕,来补充你的资金本钱。
“不托管数据” 是区块链应用低落本钱的另一种步伐。大型的互联网贸易模式依赖于成立数据把持,因为把用户锁到本身专有的接口中是最利便从他们的信息中榨取代价的要领。他们之间也更多是竞争而不是相助,所以用户只能会见差异平台来得到本身的信息碎片。然后,日益提高的安详本钱和新型禁锢本钱,让数据酿成了一项欠债。能承担得起这些本钱的公司虽然优势就变大了,但那些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就不得不别的开创赛道了。
P2B2C

成立本钱优势就是把协议没有涵盖的本钱和外部性(externality)都整合进来。这些本钱的局限经济效应就是一种护城河,因为竞争敌手必需花大价格才气遇上来。好比,Coinbase 生意业务所就通过整合两种很是昂贵、用户很但愿外包的外部性,法币互换和托管,缔造了大量贸易代价,利润都来自典范的局限经济优势。没有任何新对象。市场必定不会答允 Coinbase 收取更高的生意业务手续费,但他们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来包围他们为提供这些处事而不得不投入的大量本钱。相反,更瘦的应用好比 Zerion,并没有把这些本钱内部化,所以他们也收不了特另外手续费 —— 功效就是,他们用不了 Coinbase 的贸易模式,可能说收不了同样程度的手续费。这种贸易模式是真有用,不外也是真的贵。
举个例子,链上保藏品。一个艺术家可以用 Rare Art 把本身创作的艺术品酿成 token,然后在 OpenSea 平台上出售。然后别人(好比 Jake)可以买下这个 token,并在 Cryptovoxels 的虚拟画廊中展示这幅艺术品。雷同地,在 DeFi 生态里,假如你拿 Zerion 应用利用过 Maker 协议,假设你在日后用同一把钥匙来登录 Instadapp,你顿时就可以操纵你在 Maker 中的贷款。因为是在同样的尺度和网络上开拓的,这些应用默认都是可以彼此操纵的,而用户可以在接口间自由迁移,不会丢失信息,成果也都是一样的。

在 2014 年,我刚开始思考的架构的时候,我把这种架构描写为由成果模块构成的层级式 “栈层”。我最劈头的想法是,区块链自己会成为底层,建构在底层之上的 “网络包围层” 会提供详细的去中心化处事,形成 “共享的” 协议和数据层。在这些层级之上,独立的应用会利用这些协议并把处事再分发给用户:

本文是对 《应用的栈层》(2014) 和《胖协议》(2016) 两篇文章的延续思考。

举个例子,Nexo 和 Celsius,都提供链上的抵押贷款处事,用的就是这种质押赢利模子。在利用 Nexo 的处事时,假如你付出的是 NEXO token,你就可以得到有折扣的利率。而在 Celsius 上,你质押 CEL 越多,你就可以获得越好的利率;假如你接管用 CEL 来付出利钱,你的存款利率可以更高。因为 Nexo 和 Celsius token 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这些 token 的代价就有大概跟着应用业务的增长而升值。所以,这里除了简朴的折扣意外,尚有升值这一层长处。我们甚至看到了一些 SAAS (软件处事)公司好比 Blox 也在利用这种模式,只要你锁仓他们的 token,就可以给你的月费打折。这种模式会在将来成为主流吗?
我最感乐趣的是用户质押赢利模子,因为它代表着贸易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上述案例都更像是传统的 web 应用,比起更瘦的应用好比 Zerion,他们都更中心化,并且会托管数据。但我感乐趣的处所是,质押赢利模子改变了用户和处事商干系。互联网用户是被数据的中心化强制锁在一个处所的。区块链应用,纵然较量传统,也没有这种锁定的本领。但用户质押缔造了一种 “选择进入型” 经济 锁定,把用户转酿成该处事的好处相关者。它是通过用户责任感而非用户锁定来缔造护城河的,这代表着一种万象更新的将来,值得进一步探究。

代价捕捉 vs. 投资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